为全面、客观分析全省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质效,深入总结推广经验,进一步推动改革向纵深开展,近日,省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对各地区和相关中省直单位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推动落实情况组织开展评估。从评估结果看,各地各相关单位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动落实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着力净化市场监管环境,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热情。一是改革措施得到落实。截至目前,各地和首批列入改革范畴的中省直部门已全面推行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改革,建立起“执法报备、手机亮证、扫码迎检、事后评价”行政检查执法新机制,占比达到全省行政检查执法职能部门总数的85%以上。二是行政监管秩序和效能得到有效规范。从备案实施的检查情况看,81.05%的检查执法人员能够在现场检查前主动“亮码”,自觉接受监督;96.98%的备案任务能够按照检查情况及时填报检查结果,市场主体对检查结果认可率达到100%。三是“无事不扰”的行政检查执法氛围日渐浓厚。各地各相关单位能够合理安排检查执法力量,在实施重点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等基础上,严格规范开展日常巡查工作,评估抽取时间段内同一部门对市场主体的重复检查率仅为0.9%。四是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通过各级检查执法部门对改革的大力宣传,市场主体认为改革对进一步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的占到了87.95%,在目前已实施的检查执法评价中,市场主体满意率为100%。
下一步,省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将以此次评估结果为切入点,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不断完善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系统功能,推动检查部门、检查事项、执法人员、市场主体、检查行为全覆盖,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监管环境,让市场主体安心、稳心、静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激发和增强广大市场主体在吉投资兴业的热情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