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吉林省金融业官方网站 |

        强化金融监管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365提款问题_365国际网站_bet官网365app下载

        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日期:2022-06-23 14:49:35
        来源:
        字体: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8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吉金局议字〔2022〕2号


        岳万国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第0082号)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金融系统深入贯彻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系列决策部署,巩固拓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成果,着力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扎实有力的金融保障。截至2021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530亿元,较年初增加221.3亿元,同比增长4.2%。农业保险为148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076亿元,同比增长33%,累计支付赔款20.03亿元,受益农户159万户次。在金融活水润泽下,全省粮食总产量丰产丰收,总产量达到807.84亿斤,迈上800亿斤大台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同期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一、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构建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机制。统筹发挥货币、财政、监管等政策合力,充分激发各类金融资源服务乡村主动性和活跃度,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一是健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围绕总体规划、产权交易、重点涉农领域等,制定出台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省级政府出台《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21〕26号)《关于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21〕20号),中省直部门研究制定《吉林省推进畜禽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为各地各部门以及金融机构提供遵循和指导。二是发挥货币政策引导作用。人行长春中支利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提升银行机构放贷能力,年度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90.32亿元,同比增加12.23亿元。三是发挥监管政策导向作用。人行长春中支、吉林银保监局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围绕涉农贷款总量、涉农贷款结构、涉农贷款比重等20多项指标,对金融机构进行考核评价,压实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责任。四是发挥财政政策助推作用。2021年,财政部门筹措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4亿元(中央资金15亿元、省级资金9亿元),同比增长5亿元,助推农业保险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筹措拨付资金4300多万元用于贴息,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展。

        (二)织密金融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利性。聚焦农村信息渠道不畅、金融产品匮乏等问题,健全基础金融服务网络,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创新涉农金融产品,畅通资源要素流转通道。一是织密服务网络。加大“吉农金服”平台建设,新增铺设服务站912个,累计数量达到3991个,开展与邮储银行、吉林银行开展线上业务合作,年度对接信贷投放19.4亿元,同比增长181%,惠及农户2.69万户。支持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推动研发“吉农交易”APP服务平台,搭建服务网站,截至2021年末,46个县(市、区)实现了业务挂牌,累计挂牌项目数量11930宗,成交10418宗,盘活农村资产5.14亿元。二是深化涉农金融组织体系。省农业银行、省邮储银行不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省工行设立乡村振兴办公室、省中行成立乡村振兴团队,加强“三农”金融业务精细化管理,夯实金融服务县域和“三农”能力,截至2021年末,四家银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65%、11.94%、21.08%和10.03%。三是创新普惠型金融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银行机构围绕土地适度经营、畜禽活体、产业链等领域,综合运用信用、抵押、担保等多种形式,创新推出“吉牧E贷”“红孵贷”“吉农担—阳光贷”等20多款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有效盘活耕地、畜牧、农机等资源要素,提高涉农金融覆盖面和渗透度。四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转型融入农村金融发展。加强互联网技术在农村金融服务的渗透,“吉企银通”线上融资对接平台开发政银保担支牧专区等涉农金融服务板块,通过智能化终端,提供融资信息登记、信贷产品展示、融资对接互动等服务,金融机构累计发布40多款涉农金融产品,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畜牧养殖领域成功对接252笔,金额4.49亿元。

        (三)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重点领域的服务保障。强化财政、信贷、保险、证券、产业链金融等多种资源与服务,助力涉农重点领域发展。一是系统推进财政支农资金金融化运作。完善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业务运营机制,科学设定担保业务范围,2021全年,省政策性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23532笔、金额170.04亿元,有效助推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推动省产业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累计设立12支涉农子基金,总规模81.71亿元,参股子基金投资省内农业项目9个,投资金额10.14亿元。2021年8月,省级财政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基金规模12亿元,已经完成了首个直投项目,投资金额2000万元。二是优化农业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深入实施“上市驱动工程”,启动企业上市“吉翔”计划系列培训,加强上市知识培训,挖掘具有吉林特色的优质涉农类拟上市企业,10余家涉农企业纳入“腾飞类”拟上市企业培育库,形成梯度上市发展格局。2021年,朱老六在北交所实现上市,募集资金2.43亿元,厚德食品、博瑞科技2家涉农企业吉林证监局上市在辅导。三是强化粮食生产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省农发行投放粮油贷款177.33亿元,支持收购粮食483.53亿斤。聚焦黑土地保护工程,省农行创新推出“黑土粮仓贷”产品,为规模化、专业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属金融服务,累计发放8.8亿元,支持农民4075户。四是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支持。省农发行以支持乡建行动为载体,支持四好农村路、农村改厕、垃圾处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全年投放城乡一体化贷款13.95亿元、农村人居环境贷款10亿元。

        (四)培植信用文化,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开展专题金融服务活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做好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培育良好的信用文化。一是着力破解信贷双方供需矛盾。聚焦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以畜禽活体抵押贷款服务月活动为载体,全省金融机构送贷进村入户,对接养殖主体25201户,其中实现放款5172户、7.98亿元。聚焦全省养殖户较集中的300个行政村的养殖主体,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完成8.9万户的采信工作,累计授信金额20.4亿元,启信金额7.4亿元,促进农村地区信息、信用和信贷联动。二是强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各方参与、服务社会”的工作原则全面推进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末,全省累计为347.8万余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累计评定信用农户152万余户,累计评定信用村3309个,同比增长28.3%,累计评定信用乡镇220个,同比增长80.3%。三是加强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人行长春中支牵头组织各类金融机构,聚焦基础金融知识、红色金融史和金融风险防范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初步统计,年度累计宣传活动超过15000多场,受众消费者超过1000万人次,线上推送宣传资料约20万余次,点击量约300万余次,媒体报道量600余次,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信用观、消费观、理财观。

        二、下步工作打算

        乡村振兴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金融践行主职主业重要的服务领域和担当体现。今后,我局将结合您的工作建议,会同中央驻吉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群策群力,持续加强农村金融建设,不断提升农村金融覆盖面、可获性和满意度。

        (一)强化“三农”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装备、设施农业、种业振兴、灌区工程、冷藏保鲜设施等投入,支持“千亿斤粮”重点工程项目、粮食生产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发展。开展黑土地保护金融产品创新试验,研发推广黑金贷、黑土粮仓贷、黑土地阳光贷等黑土地保护金融产品,拓展黑土地保护类金融产品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综合采用风险补偿铺底资金、贴息等支持手段,聚焦肉牛育种、扩繁、育肥、屠宰、精深加工、销售、品牌营销等产业环节以及各类型参与主体,强化金融全链条支持“千万头肉牛工程”。加强金融产业互动,有效满足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资流通体系、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智慧农业建设、农业科技提升等领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围绕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人参、林特、梅花鹿等十大产业集群,强化产品服务创新,加大农林牧渔业信贷投入。

        (二)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效能。做好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业工作,满足多元涉农主体办理贷款、 取现、转账汇款等服务需求。推动金融机构合理简化贷款审批流程,科学设置信贷审批权限,大力发展一次申请、集中授信、循环使用、余额控制的贷款模式,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灵活性。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和农业经济特点,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满足实际生产经营需要。支持金融机构利用涉农数据信息开发应用服务,优化风险定价和风控模型,提高客户识别、风险管理和信贷投放能力,逐步提高发放信用贷款的比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在强化涉农业务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对“三农”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探索完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良贷款责任的认定和核销机制,调动基层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性。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订单质押贷款、农村土地经营权、集体(个人)林权、农机具、畜禽活体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健全完善抵质押品价值评估体系,完善评估执业规范和评估标准,创新开发各类涉农产权抵质押金融产品。围绕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发展方式转变,引导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信用增进、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探索创新。发挥好农业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完善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机制。

        (四)深入开展金融支农系列活动。围绕本地“三农”发展实际和地域特色,强化融资供求衔接,开展银农常态化对接,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涉农融资需求项目,倡导开展线上融资对接活动。实施好金融支边活动,指导边境地区金融工作部门引导辖内涉农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企业围绕重点边境村和企业,强化信贷保险投入,加大金融知识宣传,提升边民金融素养和诚信意识,增强边境地区产业发展能力。继续开展整村授信活动,在前期的基础上,继续按照“县级政府统筹、金融机构具体实施、行业部门及镇村政府协助配合”工作原则,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授信上门,送贷进村。

        (五)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动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公司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向农村地区延伸信贷、保险等金融信息服务,大力开展无接触助贷服务,提升基层协理员执业能力和道德水准。支持“吉企银通”拓展服务功能,持续建设政银保担支牧专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对接板块,进一步强化融资信息登记、信贷产品展示、融资对接互动等服务,便捷银企、银社、银农对接效率。推动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吉农交易”平台宣传推广力度,向下扩展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健全全省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加大盘活农村资源物权价值力度。

        (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强化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吉农金服”平台研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体系。指导各地金融工作部门关注属地金融机构特别是高风险机构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和经营风险,强化与属地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做好相关风险防范处置工作。切实履行对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监管责任,积极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365提款问题_365国际网站_bet官网365app下载

        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2年5月19日

        (联系人:孙丰东;联系电话:8890440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吉林省金融工作办公室)

        协办单位: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银保监局吉林证监局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6吉ICP备2022007568号-1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3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166号邮政编码:130051联系电话:0431-889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