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提款问题_365国际网站_bet官网365app下载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搜本站

        365提款问题_365国际网站_bet官网365app下载

        首页
        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
        当前位置:首页建议提案
        吉林省财政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280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财绩[2020]460号
        发布时间: 2020-06-18 16:17:00
        来源:
        访问量:

        王立东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健全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我省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于2019年出台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吉发201910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确保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顺利实施,近一年来,省财政在以前年度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完善机构、充实人员、健全机制、扩围提质,不断推进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纵深开展,取得了积极效果。

        一、 关于您提出的“加强预算绩效文化建设”建议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覆盖范围广,涉及到各级政府、各级部门,良好的社会氛围是这项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省财政充分发挥牵头组织部门的能动性,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倡导绩效理念。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实施意见》解读,《吉林日报》和《新文化报》均在当天进行了报道。在《中国财经报》发表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厅长专访。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简报,对内对外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邀请行业专家对省级各部门、市县进行授课,解读绩效管理政策,指导绩效管理实务操作,全面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2020年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全面公开,部分重点项目绩效自评报省人大并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提高绩效信息透明度,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下一步,省财政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会同各市县、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培育绩效文化。一是大力宣传绩效文化理念,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多渠道宣传绩效管理政策和典型经验,积极推动绩效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改革环境和社会氛围,让绩效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树立绩效意识,健全完善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制度,改善部门管理水平,实现由重投入向重效果转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三是进一步强化绩效结果的激励约束作用,研究制定绩效结果应用办法,将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将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实质挂钩,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四是积极探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地方性法律法规,为改革推进提供法律保障。重视系统性制度建设,完善整合现有的规章制度,着手制定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细化具体实施细则,增强实用性和操作性。五是制定全面培训计划,扩大培训范围、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依托互联网,建立“吉林省预算绩效管理大讲堂”,通过集中培训和网上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对省级各部门、各市县、第三方机构和专家等进行全方位培训指导,全面提升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六是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完善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和公开内容,逐步公开财政绩效评价报告,部门整改落实情况等,促进绩效信息公开常态化、制度化,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资金效果晒在阳光下。

        二、 关于您提出的“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层级”建议

        从我省情况来看,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过程中起牵头组织作用。同时,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很多已超出了财政部门的职能范围,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目前,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省财政已将部门整体支出纳入省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方面,针对指标体系、信息系统等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的现状,省财政组织专家、部门重新对预算项目进行梳理,完善部门预算项目设置,初步建立了部门预算一级项目绩效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省财政建立了吉林省省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将绩效指标纳入信息系统管理,为部门填报项目绩效目标提供遵循。同时,依托信息系统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目前该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下一步,省财政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完善多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组织指导、夯实绩效管理工作基础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工作开展。一是充分借助各方力量,加强沟通协调,努力构建人大、纪检监察、组织部、审计等多部门协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化解改革阻力,形成推进合力。在法律保障方面,积极寻求人大等立法机构支持;在绩效结果激励约束方面,积极配合纪检监察、组织部等部门开展;在保证绩效信息准确完整等方面,积极引导审计等机构参与。二是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绩效管理工作,提高绩效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加强第三方机构培育指导,制定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质量考核规范,提升第三方机构从业水平。完善绩效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将一些熟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业务水平较强的专家纳入专家库。三是加强重点部门业务指导。选择管理、使用财政资金规模较大的重点部门,探索以部门为主体开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路径,对部门内部从建章立制到业务操作,各环节、各流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进行指导规范。四是按照内容完整、层次分明、量化合理、简便易行、共建共享、动态维护的原则,建立覆盖部门预算项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和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等较为健全的项目支出绩效指标体系。同时,在总结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部门管理效率和履职效能为主要依托,构建覆盖所有省级预算部门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指标体系框架。

        三、关于您提出的“实现预算绩效管理重点突破”建议

        省财政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积极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覆盖面,组织全省各市县深入推进,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落实。同时,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抓住关键,以部分重点工作作为突破口,积累经验、扩大影响、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目前,我省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已经覆盖所有省级部门,并纳入省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已建立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已起草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管理办法,待时机成熟时予以印发。

        下一步,省财政在抓好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加强重点工作谋划,力争早出实效。一是严格落实新出台重大政策、新增重大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条件和前置条件,未开展绩效评估的不予安排预算。二是加大绩效评价力度,提升工作质量。重点对2020年到期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开展实施期绩效评价,为下一年度专项资金设立、调整、撤销等提供依据。完善绩效评价工作规范,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质量,选取部分项目评价结果上报省人大和省政府。三是推动市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扎实开展。建立省市县联动工作机制,成立23个工作指导组,指导市县开展工作,促进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升。

        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方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当前,受疫情影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财政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而支出压力不减,收支矛盾异常尖锐。为此,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省财政作为这项改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深切地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创新,主动谋划,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注重全面提升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循序渐进,努力推动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最后,衷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对省财政厅工作的大力支持。

         

                              吉林省财政厅

                               2020615

        责任编辑:
        主办:吉林省财政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 联系电话|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6吉ICP备09008562号-3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15

        联系电话|网站地图

        主办:吉林省财政厅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646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16

        吉ICP备09008562号-3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15